查看原文
其他

​吴文光影像笔记之52 | 针孔:个人眼睛对公共空间的注视

草场地工作站 草场地工作B站 2022-07-15


吴文光影像笔记52| 人民啊人民!  


笔者注

2009年,并不是太熟悉的身居上海的摄影学者顾峥联系我,约我为广东美术馆“沙飞摄影展”做评委。评委工作期间,当时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璜生约我为当年“广州摄影双年展”策划一个“影像单元”。结合当时一些新的纪录片出现,有一个想法:掌握在个人手中的“掌中宝”——小型DV摄像机,个人眼睛如针孔般注视人生社会,即有一个名为“针孔:个人眼睛对公共空间的注视”的纪录片放映单元。

 

所选片子有纪录片作者王洪军《贾医生的100个病人》、范俭《的哥》、谢莉娜《妈妈》、宋田《花朵》、王伟《我的村子2007》五部长片,再有视觉艺术家汪建伟、蒋志,美院新媒体学生杨志敏、金坤及村民作者王伟五位作者的短片。

 

文字写于2010年5月。

 

吴文光

2019.9

 

“针孔”,眼小,不易看清。DV摄像机发展之后,有了一种“偷拍”式摄像机,微型,做成手包、眼镜式或身上的某种饰物,一般人难以察觉,泛称“针孔摄像机”。这种摄像机被不同的人出于不同目的用于不同场所,我们可以想象和心领神会。

 

这里,借用“针孔”概念,我想象和心领神会的是,在现实中的生活现场,身置其中的纪录片作者以更极端的个人方式、最私人的眼睛注视着。用“注视”是说明透过镜头的作者的眼睛尽管非常私人,但不是那类隐蔽躲藏的偷窥方式,其拍摄机器和我们常见的、握于普通人手中的DV摄像机没有多大区别,拍摄者也是现场中的一分子,摄像机和摄像机后面的作者和出现在镜头中的人、对话或事件共处同一空间。

 

以“针孔:个人眼睛对公共空间的注视”为题的纪录片展映中,选择的5部长片和5部短片,集中体现了一种更加趋向于“作者个人影像方式”的纪录片创作方式,是存在于中国近20年的独立纪录片创作发展至今的一种令人侧目的方式。

 

纪录片长片单元中,王洪军的《贾医生的100个病人》,镜头中的现场是一个县城医院门诊室,我们熟悉的那种人出人进的门诊场所,一个医生,一张桌子,一个血压表,病人倾诉病情并被医生诊断、或现场治疗(颈椎松骨之类),无数其他候诊病人和家属围观,议论,众声喧哗。

 

县城人相处如同街坊,彼此病情的关切,询问,建议,还有聊天,家常式的,涉及天气、物价、某个暴富的人,正在发生的大事情(汶川大地震和即将到来的奥运)。这是一个我们最为熟悉的公共空间。作者的拍摄方式是“一个固定机位到底”,摄像机位置固定在医生的左侧,出现在镜头中的是那些希望解除身体病痛(包括内心困扰)的一个个病人,生活的无限困扰和烦恼、包括民计民生天下事都溪流一样汇聚到门诊室这个狭小的“公共空间”中。作者的眼睛如同一个医生后面的另一个“医生”注视这个现场。

 

范俭的《的哥》是类似拍摄角度,摄像机始终处于一辆出租车内部,跟随这辆穿行北京大街小巷的出租车,出租车司机和不同身份乘客的交谈被记录,有出差的商人,对孩子的教育充满抱怨的母亲,热情推荐去教堂的一个男人,饭馆刚刚倒闭的老板,刚下夜班的身份不明的女人,包括对生活对妻子不断数落的那个话多的北京出租司机,等等,无数短暂的数分钟“同车而行”,留下的是最真实的对话,无限广阔和丰富的社会现实被浓缩在这辆日夜穿行首都的出租车空间中。

 

谢莉娜的《妈妈》进入的生活现场是“家里”,南昌城里一间十几平方米的老房子,一个失去丈夫又下岗的中年妇女是这个老房子的主人,也是镜头中的主要对象,在这个黯淡急促的家庭空间里,发生着最为日常琐碎的生活,做饭吃喝电视,追赶耗子,当然也包括无限多的对日子的抱怨和期待。

 

还不止于此,这个女人除了对女儿的爱之外,仅存的最大热爱是国标舞,这是她贫困单调生活中想象和美可以寄托的唯一。当她在狭小的家里和虚拟的舞伴练习和展示她的国标舞姿时,犹如一只鸟在飞翔。站在摄像机后面,完成这一切注视的,是片中主角的女儿。

 

宋田的《花朵》,镜头进入的空间稍大一些,是位于哈尔滨郊外一个叫做“青少年训练营”的院子,一车车小学生中学生被轮番运进来训练,军事化生活、集体主义教育、爱什么恨什么的训导,一个“花朵”们如何被栽培、如何被浇灌、如何被“大人们”期望包围的强化训练过程。镜头是作者的眼睛,超常冷静的旁观方式,记录了这个院子里所发生的成长的代价。

 

王伟的《我的村子2007》记录的现场是5部片子中最大的,是山东莱州一个叫王家村的村子,但其视角却可以说是最“私人”的,因为作者即本村村民之一,所有拍摄现场都是作者自己的生活地,所有出现镜头中的人都是熟悉的村民,作者并非一个职业纪录片人,他自己首先是该村的生活中人,是发生在所有镜头中的生活现场的主角之一,和靠在村头墙角晒太阳的老人聊天,在村民代表会上为村里的事和村长争吵,面对一个兄弟被殴打的村民的愤怒倾诉,作者都是亲身卷入现场的其中之一。生活在进行,记录在跟随。在我们看惯了职业纪录片人对乡村现实的那种所谓“客观冷静”的“外来人”记录之后,终于一种来自“乡村内部”的视角让我们耳目一新。

 

短片单元以“公共空间”命名,5个短片构成。这5个片子拍摄地都是我们习以为常的各种公共环境:大街上,马路旁,火车内,公园里,而且都是一个镜头一个场景贯穿到底,一个现实中的横断面被作者的眼睛注视,但透过镜头显示出来的作者眼睛非同“公共”,最见惯不怪的生活场景中蕴藏着的那种现实与戏剧感,意味深长。

 

5个短片,有视觉艺术家汪建伟站在北京长安街上,用镜头遥望一个以报栏橱窗为镜、给自己拔白头发的妇女,恍惚中我们以为大街也是自己的卧室。

 

也是视觉艺术家的蒋志,在深圳夜晚,拍下的是一群外地民工,他们在看摆在街边商店门口的电视,电视喜剧让他们笑得开心无比,这是一个暂时没有愁苦和眼泪的瞬间,接近幸福。

 

王伟的镜头中,出现的是自己,背景是自己村子旁的马路和村子,他面对镜头介绍自己和自己的村子,声音不断被和身后马路上来来往往的汽车、拖拉机、摩托的噪音打断,但他努力持续说下去,一种个人的声音奋力要从公共声音中挣扎出来的努力。

 

杨志敏的镜头聚焦的从外面看到“列车车窗”,一个外面的人对里边的人的注视和想象。

 

金坤是一个游客的眼睛,在北京故宫内的“午门”公园视力所及,一队为奥运准备而操练的士兵,金坤的眼睛最后被制止,理由:“这是军事机密”。


吴文光影像笔记

吴文光影像笔记㊾ | “这绝不是一部电影” | 伊朗导演贾法·帕纳西

吴文光影像笔记㊿| 隔岸观“火” | 《纪录片:历史、美学、制作、伦理》序(李道明著)

吴文光影像笔记之51| 人民啊人民!|(《柬埔寨之春》克里斯·凯利,英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